中国医药报 - 2020-10-15
分子诊断是应用分子生物学方法,通过检测受检个体(或其携带的病原体)的遗传物质结构或表达调控的变化水平,为疾病的预防、诊断、治疗和预后判断提供信息和决策依据的技术。其检测对象主要为核酸和蛋白质,以核酸分子诊断为主。
分子诊断技术可以准确定位造成疾病的相关基因,还可以在发病前对疾病易感性做出预估,相较于其他体外诊断技术具有速度更快、灵敏度更高、特异性更强等优势,被广泛应用于传染性疾病、遗传性疾病、肿瘤等疾病诊断领域,成为体外诊断技术中最重要的发展和研究方向之一。
分子诊断技术主要包括原位杂交(ISH)、荧光原位杂交(FISH)、聚合酶链式反应(PCR)、基因芯片和基因测序等。目前,临床应用最广泛的分子诊断技术为PCR技术和FISH技术,数字式PCR(DPCR)实现了对核酸分子的绝对定量,可直接读出DNA分子个数,是PCR检测中最先进的技术。高通量测序(NGS)作为新兴的分子诊断技术,可以同时检测多个基因位点,在肿瘤伴随诊断中具有较大优势。基因芯片的核心原理是分子杂交,具有高通量的特点,可以一次对十几万甚至几百万条DNA分子序列进行检测,检测量远高于常规分子杂交技术。
应用领域不断扩展
就应用成熟度和市场接受度而言,分子诊断的应用领域主要包括传染性疾病诊断(包括血液筛查),遗传性疾病诊断(包括染色体病检测),肿瘤的早期诊断、分子分型及靶向治疗,药物基因组学等。
从近年来全球分子诊断主要应用领域的时间轴来看(见图),分子诊断的应用热点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发展变化。分子诊断的应用领域由最初的传染病诊断、移植分子配型方面(2004年),逐步发展到肿瘤敏感性检测、遗传性疾病筛查与诊断方面(2008年),随后发展到肿瘤个性化治疗、药物代谢基因组学等方面(2012年),继而转向床旁检测(POC)、法医等方面(2015年),2015年以后,分子诊断主要应用在人群健康筛查与体检、重大疾病预警与诊断、公众分子基因档案建立等方面。
我的好帮手
投诉建议:0571-87291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