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作者] - 2020-09-03
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基因编辑、表型组学、物联网等技术的蓬勃发展,现代农业已进入数字农业时代,正在力争踏上智慧农业的快车。
在数字农业时代,对作物数据的多维信息获取和分析、精准基因型和表型鉴定、种业数据库的建立、大数据分析、模型预测等将为加快从“经验育种”向“精确育种”转变添上翅膀,有助于加速实现定制设计育种,加快智慧农业时代的到来。
为帮助大家了解知识产权保护、育种研发服务、种质资源托管、基因型分型、基因编辑、表型组学、人工智能和育种大数据等前沿技术,同时也为同行们相互交流提供更多的机会,由百奥云、博瑞迪、智种网和慧诺瑞德等新锐力量秉持资源整合、平台共享、汇聚众智、创新引领的原则,联合组织公益性线上学习平台——百博智慧大讲堂,邀请行业经验丰富的专家、老师进行线上交流,共同探讨新形势下种业发展思路,共同“破冰”。
百博智慧大讲堂的名字,选取百奥云、博瑞迪、智种网和慧诺瑞德四家公司名字的首字组合而成。
百——百奥云(BioBin),致力于为种业公司和育种科研单位提供优质的育种软件、硬件和数据分析服务,应用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技术,提高育种效率。
博——博瑞迪(MolBreeding),专注于动植物分子检测和育种相关技术开拓与应用的创新型企业,致力于提供高通量、低成本的精准基因型分型服务。
智——智种网(NovoSeed),专业打造玉米研发产品(自交系等)互通第一平台,助推玉米研发领域的快速提升和发展!
慧——慧诺瑞德(PhenoTrait),聚焦农业科研痛点问题,以植物表型相关技术为依托,为科研人员和育种家提供定制化方案和服务。
百博智慧大讲堂自3月5日开播以来,短时间内引起强烈关注。在已结束的直播中,哈佛大学/北京大学林泽川博士、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肖永贵博士、东北农业大学陈庆山教授、金玉良种刘定富董事长、明尼苏达大学梁智凯博士、丹佛斯植物科学中心李茂博士、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金秀良研究员、北京农林科学院温常龙博士、华中农业大学杨万能教授、百博智慧大讲堂四位创始人王冰冰/张嘉楠/叶剑/韩志国、北京农林科学院赵久然研究员、南京农业大学/法国农业科学院刘守阳博士、中国科学院植物生理生态研究所宋青峰博士、澳大利亚科学院郑邦友博士、著名农业评论员张鑫先生、法国农业科学院Christophe Salon教授、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农业资源研究中心刘秀位研究员、内布拉斯加大学林肯分校葛玉峰副教授、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徐建龙研究员、青岛清原农冠集团研发总监刘丙新先生、北京农业信息技术研究中心张颖博士、中国农业大学马韫韬博士、山东省农业科学院孙琦博士、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田志喜研究员、华南农业大学郭涛教授等带来了25场精彩的报告。
接下来的一周,也就是4月27-30日,我们邀请到了三位重量级嘉宾:
武汉大学吴贤婷博士
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番兴明研究员
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徐云碧研究员
百博智慧大讲堂第26-28期安排如下:
百博智慧大讲堂第26期暨植物表型专场第15期
主讲人:吴贤婷,武汉大学
题 目:无人机遥感影像辅助田间水稻农艺表型性状提取和分析
日 期:4月27日(周一)19:30-20:30
无人机遥感用于水稻研究的实例
和育种结合的效果评估
现有进展和存在问题
百博智慧大讲堂第27期
主讲人:番兴明,云南省农业科学院
题 目:热带SUWAN种质杂种优势利用研究
日 期:4月29日(周三)20:00-21:00
泰国SUWAN种质的前世今生
三角形杂优模式
温带种质 x SUWAN 新组配模式
百博智慧大讲堂第28期暨分子育种专场第5期
主讲人:徐云碧,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
题 目:分子育种向何处去?基因型检测技术革新之启示
日 期:4月30日(周四)20:00-21:00
基因组时代分子育种向何处去?发展中国家和中小种业公司分子育种的未来在哪里?
为什么分子育种平台是支撑育种应用的关键?基因型检测技术为什么一直是最重要的瓶颈因素?
为什么靶向基因型检测技术可以一技制胜?其主要育种应用有哪些?
主讲人简介
吴贤婷,副研究员,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生物学博士,杂交水稻国家重点实验室(武汉大学)成员,武汉大学遥感表型组学水稻精准育种实验室成员。
番兴明,二级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国共产党党员。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所长。2008年荣获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创新奖、2011 年评为“番兴明劳模创新工作室”、2011年荣获“全国粮食生产突出贡献农业科技人员”称号、2010年荣获“全国先进工作者”称号、2010年评为“十一五”云南十大科技人物、2009年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2008年评为云南省第十九届先进工作者、2007年荣获云南省“云岭优秀职工”称号和云南省五一劳动奖章、2005年评为全国优秀农业科技工作者、2004年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带领的团队2007年荣获云南省总工会“工人先锋号”、2008年荣获全国总工会“工人先锋号”、2008年评为云南省玉米育种创新团队、2011年荣获云南省“模范班组”称号。先后主持国家和省级重大科研项目50多项。近年来,以第一完成人获省部级科技奖励14项(省级科学技术发明一等奖2项、省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以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发表论文100余篇(12篇发表在SCI刊物上),主编出版学术专著2部;以第一完成人育成国家和省级审定品种22个,获国家植物新品种权7个;2002-2009年,推广应用优质高产热带、亚热带玉米新品种累计4989.46万亩,新增产值69.04亿元,促进了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取得了重大的社会和经济效益,为促进我国科学技术事业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2009年,作为优秀留学回国人才代表,受到了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并受邀参加60周年国庆观礼活动。
徐云碧,华中农学院学士(1982)、浙江农业大学硕士(1985)和博士(1993)。现任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研究员、国际玉米小麦改良中心(CIMMYT)首席科学家(principal scientist)。曾担任浙江农业大学讲师、副教授兼农学系副主任,美国 RiceTec 公司水稻分子育种科学家,Cornell 大学博士后和Research Associate,CIMMYT玉米分子育种高级科学家和应用生物技术中心主任。先后兼任 Theoretical and Applied Genetics、Molecular Breeding、The Crop Journal等五个国际杂志和《作物学报》、《中国农业科学》等国内杂志的编委。现任The Crop Journal常务副主编。徐云碧长期从事分子育种研究,致力于建立和发展分子育种的理论、技术、平台和应用体系,发表了《分子数量遗传学》 和Molecular Plant Breeding 两本专著。在 Science、Nature Genetics、PNAS、中国科学等杂志上发表论文 150余篇,研究论文累计引用14000余次,H指数48。应邀在国际会议作报告40余次。主办国际会议和培训班十余次。主编基因组学和分子育种的国际杂志专刊多期。
我的好帮手
投诉建议:0571-87291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