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之后|50%汽车零部件命系中国 这场盛会将为检测人指路

润泽仪器商城 - 2020-07-14

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强力地冲击着以中国为重要节点的产业链。从全球汽车产业来看,此次受中国疫情影响较大的企业主要包括两类:第一类是对中国零部件进口依存度很大的跨国整车厂截至目前,现代、丰田、日产、菲亚特克莱斯勒等多家大型汽车企业,均出现因中国供应商产能不足、部分生产线被迫停产的情况。第二类是在中国开设多家工厂的跨国零部件供应商据初步统计,仅是此次疫情最为严重的湖北省,就聚集了博世、伟巴斯、特、德尔福、法雷奥、霍尼韦尔、伟世通等多家大型汽车部件供应商,产品涵盖了发动机、变速箱、底盘、车身、电子系统等各个领域。

微信图片_20200303102108.png

一时间人心思动,今年1月,日资汽车零部件企业伟福科技宣布,将其在武汉工厂部分产能转移至菲律宾工厂,汽车零部件产能转移的气息似乎山雨欲来。然而供应链迁移并非如此简单。即使是在外部环境极为不利的情况下,中国汽车业以及与之相关的汽车零部件产业的韧性与对外资的黏性都是有力的。 

首先在整车方面,全球汽车业对于中国汽车生产力与市场购买力的依存度相当高中国汽车的千人保有量只有约140辆,远低于欧美发达国家,中国汽车市场的刚需远没有封顶,增长空间巨大。鉴于此,跨国车企将大量产能投往中国。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数据显示,2019年乘用车累计产销分别完成2136万辆和2144.4万辆,外资和合资品牌乘用车销量占60%以上。而在电动化汽车这一新兴市场,中国作为领头羊的角色则更加明显。几乎占据了全球电动车市场的半壁江山。

在上游零部件方面,据统计从出口情况来看,全球至少50%以上汽车零部件制造与中国有关根据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的模型分析显示,2003-2013年间,中国年均汽车零部件出口增长率达25.7%,在全球零部件出口总量中的比重上升了近14个百分点,发展速度为各国之首。研究结果表明,从2003年开始,全球汽车零部件贸易网络的核心就从美国和日本,逐渐向中国和德国倾斜和转移。特别是在电子电器组件、轮胎和内胎组件等领域,中国供应商具备相当的优势。

更加值得注意的是,不少外资企业如今不仅将中国视为立足亚洲乃至辐射全球的制造中心和销售中心,也开始将研发及测试中心设立在中国

2019年跨国零部件巨头在华投资情况(不完全统计)

时间

企业

国家

2019年在华投资情况

2019.3

博世

德国

博世亚太地区首个智能助力器生产基地于南京落成启用,产品网络将覆盖亚洲,单线产能达到150万套。

2019.3

大陆

德国

投资2.8亿人民币的重庆研发中心正式投入运营,是大陆集团在中国的第18处研发基地,新中心主要开发包括车身及动力总成在内的汽车电子产品。

2019.4

采埃孚

德国

新建电子转向工厂在张家港正式投产使用,预计年产300百万根,2022年达到3亿欧元销售。

2019.5

日本电装

日本

增资20亿元在广州南沙建设新厂区,布局新能源汽车相关产业,预计2021年开始投产。

2019.9

伟巴斯特

德国

武汉新建工厂正式启用,作为伟巴斯特全球最大生产基地,预计汽车天窗年产能达200万套,电加热器年产能120万套,充电桩60万套。

2019.9

康明斯

美国

在华首家大马力柴油发动机和燃气发动机研发中心在重庆正式投入运营,一期规划六个发动机试验间。 

所以对于汽车和汽车零部件产业来说,中国无可替代。而关于汽车零部件的研发和性能测试,仍是中国汽车产业发展的重要抓手。疫情之后,路仍要继续。

基于此仪器信息网将于2020年3月16日组织召开第二届“汽车零部件性能测试及材料分析”主题网络研讨会。邀请汽车零部件检测领域研究专家、汽车零部件材料应用专家、汽车零部件检测相关仪器技术专家,针对汽车零部件及先进材料研究应用热点、汽车零部件检测新技术及难点等进行探讨。在疫情肆虐当前,为汽车零部件检测应用端与仪器设备供应端搭建交流平台,促进我国汽车零部件产业以及零部件性能测试市场的良性发展,为整个中国汽车产业共度疫情寒冬,贡献属于检测人的力量。

微信图片_20200303102108.png

一、会议时间:2020年3月16日

二、会议日程:

09:30-10:00

半热冲压下超高强钢本构模型及其成形机理研究

戴宏亮(湖南大学)

10:00-10:30

电子探针在汽车零部件分析中的应用

赵同新(岛津企业管理(中国)有限公司)

10:30-11:00

汽车零部件涂层的微纳米力学性能表征和摩擦学测试

殷豪(安东帕(上海)商贸有限公司)

11:00-11:30

基于整车实际运行工况的电动汽车驱动电机特性测试方法

王军年(吉林大学)

14:00-14:30

汽车关键金属零部件的失效原因分析

钟振前(钢研纳克检测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国家钢铁材料测试中心))

14:30-15:00

汽车及汽车零部件的异物分析和失效分析

郑伟(岛津)

15:00-15:30

汽车轮胎滚动阻力测试及影响因素分析

何宁(青岛市产品质量监督检验研究院 )

16:00-16:30

汽车内饰零部件VOC检测标准及先进方法介绍

霍任峰(北京市产品质量监督检验院汽车检测中心 )


三、报名方式:点击进入报名页面,进入后在最下方点击我要参会,即可报名。本次会议特设置“抗疫情免费听众席位”,名额仅限300人,先到先得。

微信图片_20200303102108.png

四、报告专家简介:

1.jpg戴宏亮:教授,博士生导师,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人才。现担任湖南大学机械与运载工程学院副院长,特种装备先进设计技术与仿真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副主任,湖南大学工程结构优化与可靠性研究所所长,中国力学学会理事,湖南省力学学会秘书长。主要研究方向:智能材料及结构力学;结构的非线性静、动力学;工程结构优化设计与可靠性。到目前为止,已主持军工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博士后基金、湖南省县域专项、湖南省博士后基金、长沙市科技计划项目、国家重点实验室项目和企业横向课题等40余项;已发表学术论文110余篇,其中SCI收录110余篇,SCI他引1300余次。

2.jpg王军年:教授、博导。2009年获吉林大学工学博士,现任吉林大学汽车系副主任、院长助理、汽车实验教学中心主任、汽车研究所副所长,吉林大学优秀青年教师培养计划入选者,汽车仿真与控制国家重点实验室创新团队骨干成员。任《新型工业化》杂志编委,任30多个国际SCI期刊和中文期刊审稿人,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学位论文、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通信评审专家。 自2004年开始一直从事汽车新车检测线微机联网数据库开发、汽车零部件试验机电液微机测控技术、电动汽车节能与控制技术、电动轮驱动系统动力学的科研技术工作。承担电动汽车动力传动技术相关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在内的科研课题14项,作为主要参加人参与省部级重大课题7项。发表论文40篇,其中在IEEE-TVT等国际期刊发表SCI检索论文12篇、EI/ISTP检索23篇;授权美国发明专利5项,授权中国发明专利58项、实用新型专利106项。曾获吉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吉林省自然科学学术成果二等奖和三等奖,吉林省科协学会学术工作先进个人奖。

3.jpg钟振前:高级工程师、博士、硕士生导师,担任钢研纳克检测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国家钢铁材料测试中心)失效分析中心主任,中国标准化锻压和微束委员会委员,从事材料微观组织结构解析、材料研发、材料失效分析、残余应力分析研究、热分析、有限元分析等。工作期间,作为项目负责人为企业、科研及军工等单位完成了数百项涉及重大安全事故和经济损失、有影响力的大型失效分析项目,涵盖汽车、机械、火电、风电、化工、航空、航天、石油等多个工业领域。如汽车变速箱、轮轴、后轴、曲轴等关键零部件的开裂原因分析,以及国内首台可控串补600MW发电机组主轴和联轴器断裂原因分析、某大客车后轮突然飞出的事故失效分析、铸造钛合金铸造叶轮失效分析、2.0MW风电增速机失效原因分析、大型齿轮传动轴失效分析、大型钢锭制造工艺裂纹失效分析及进口材料国产化研究热处理工艺等。这些失效分析项目的完成,对于剖析材料断裂成因、推进材料科学的课题研究、改进制造加工工艺具有重要的指导性意义。相关工作成果在国内、外SCI、EI、中文核心等期刊上发表50余篇论文。

4.jpg何宁:国家轮胎及橡胶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学术带头人,质检总局缺陷产品召回专家。主持和参与《新型轮胎综合力学性能试验机的开发》(2006QK103)、《农业机械用变速V带疲劳试验机的研制》(2009QK274)等科研项目多项,取得专利一项,起草GB/T23663-2009《汽车轮胎纵向和横刚性试验方法》等多项标准,发表论文若干篇。全国轮胎轮辋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汽车工农业机械轮胎轮辋标准化分技术委员会委员。全国重点监管产品检验方法标准委员会橡胶及原料检验方法专业工作组委员兼秘书。是轮胎产品CCC工厂检查员,CNAS实验室评审员。

5.jpg霍任峰:北京质检院汽车检测中心汽车材料与油品实验室主任,主要负责整车车内空气质量检测,零部件以及汽车材料VOC检测,汽车油品检测等相关检测领域。多次承担国家及北京市的车内空气质量风险监测,曾承担北京APEC会议的乘用车车内空气质量保障工作。在相关专业期刊发表文章8篇,专利2项。


8.jpg殷豪:中国科学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理学博士,现任安东帕(中国)NSP/MSC产品经理。 主要从事基于扫描探针显微技术的半导体纳米光电子学研究,以及基于纳米操控技术的探测器器件结构构造。 在此基础上进入科学仪器行业,开展纳米表面分析仪器相关的技术及市场工作,先后担任主任工程师,培训师,技术服务主管,以及产品经理等,具有十年以上纳米表面表征的技术经验。


6.jpg赵同新:岛津企业管理(中国)有限公司应用工程师。从事电子显微分析十多年,专长于材料表征,在材料微区测试和金属构件的失效分析上有着丰富的经验,曾参与CNAS压力容器失效分析机构认可标准制定和研讨。在大型的行业研讨会上主讲过《金属构件的失效分析》、《汽车材料的电子探针测试与分析》、《含超轻元素矿物的微区定量测试》、《电子探针及其在材料测试中的应用》等专题。现专职于微区定量测试研究,负责不同行业材料的应用开发。对多种材料的微区观察、测试和分析需求有着深入的理解,为行业用户提供现场技术支持及应用解决方案。

7.jpg郑伟:岛津企业管理(中国)有限公司分析计测事业部市场部FTIR产品经理,负责岛津中国FTIR产品线的市场和技术支持工作。




报名通道:第二届“汽车零部件性能测试及材料分析”主题网络研讨会

我的好帮手

我的好帮手

投诉建议:0571-87291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