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作者] - 2020-07-03
时间 |
优惠注册
(7月25日之前) |
标准注册费
(7月25日之后或现场) |
非学会会员 |
2400元 |
2600元 |
学会会员 |
2100元 |
2300元 |
在校学生
(非学会会员) |
1600元 |
1800元 |
序 |
论坛名称 |
主席 |
工作单位及职务职称 |
1 |
生态文明建设论坛 |
潘家华 |
中国社科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所所长/研究员 |
2 |
“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论坛 |
王金南 |
环境规划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中国工程院院士/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院长 |
3 |
环境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论坛 |
吴舜泽 |
环境管理分会主任委员
生态环境部政策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员 |
4 |
服务地方论坛—江苏省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论坛 |
刘伟京 |
江苏省环境科学学会副理事长
江苏省环境科学研究院院长 |
5 |
水土污染协同控制论坛(第三届) |
刘 国 |
成都理工大学环境学院教授 |
6 |
生态环境保护第三方综合服务论坛 |
张春晖 |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水污染控制研究所所长/教授 |
7 |
环保产业绿色发展CEO圆桌论坛 |
蔡曙光 |
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特邀常务理事
中国光大国际有限公司行政总裁特别助理 |
8 |
青年科学家论坛 |
刘 毅 |
青年科学家分会主任委员
清华大学环境学院教授 |
序号 |
议题名称 |
牵头专家 |
工作单位及职务职称 |
1 |
大气污染综合防治 |
柴发合 |
大气环境分会主任委员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研究员 |
2 |
雾霾天气、空气污染和气候变化 |
王体健 |
南京大学大气科学学院教授 |
3 |
边界层气象与大气环境 |
薛建军 |
国家气象中心副主任/研究员 |
刘树华 |
北京大学物理学院教授 | ||
4 |
大气沉降与生态环境效应 |
刘学军 |
中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教授 |
5 |
大气污染源排放特征和排放清单 |
程水源 |
北京工业大学环境与能源工程学院教授 |
伯 鑫 |
生态环境部环境工程评估中心高级工程师 | ||
6 |
二次细粒子污染的宏观机理和大气自净能力、大气荷载与承载力 |
徐大海 |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研究员 |
7 |
交通环境污染控制与管理 |
姚 宏 |
北京交通大学土木建筑工程学院教授 |
8 |
环境空气质量日管理 |
宋国君 |
中国人民大学环境政策与环境规划研究所所长/教授 |
9 |
能源清洁化利用与大气污染控制 |
雷 宇 |
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能源室主任/研究员 |
10 |
大气与水环境精细化管理理论与关键技术 |
王永桂 |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地球科学学院副教授 |
11 |
扬尘污染监测与防治技术 |
黄玉虎 |
北京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研究员 |
12 |
环境工程技术创新与应用 |
杨景玲 |
环境工程分会秘书长
中冶建筑研究总院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
序号 |
议题名称 |
牵头专家 |
工作单位及职务职称 |
流域水污染防治 | |||
1 |
“十四五”流域生态环境污染防治 |
郑丙辉 |
水环境分会主任委员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研究员 |
彭增亮 |
中交疏浚(集团)有限公司投资部总经理 | ||
2 |
流域生态与生态修复 |
王国祥 |
南京师范大学环境学院教授 |
3 |
流域水质目标管理及监控预警 |
郝芳华 |
华中师范大学校长/教授 |
张 远 |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研究员 | ||
4 |
流域水污染防治技术 |
张建民 |
四川大学水力学研究所所长/研究员 |
杨品红 |
湖南文理学院院长/教授 | ||
5 |
湿地水环境保护与生态修复 |
章光新 |
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研究员 |
6 |
长江环境治理与生态保护关键问题及解决方案 |
李爱民 |
南京大学环境学院副院长/教授 |
7 |
沿海及内河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评估鉴定 |
乔 冰 |
环境损害鉴定评估专业委员会
交通运输部水运科学研究所研究员 |
8 |
流域-河流-河口系统碳氮磷循环、环境效应与模型 |
晏维金 |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研究员 |
湖库水污染防治 | |||
9 |
湖库水生态演变与保护 |
霍守亮 |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研究员 |
金小伟 |
中国环境监测总站高级工程师 | ||
10 |
湖泊污染控制与生态修复 |
陈开宁 |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研究员 |
胡维平 |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研究员 | ||
11 |
河湖生态与海绵城市 |
陈飞勇 |
日本工程院外籍院士/山东建筑大学特聘教授 |
12 |
梯级水坝对物质循环的影响及其环境效应 |
陈求稳 |
水利部交通运输部国家能源局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所长/研究员 |
13 |
旱区地下水文与生态效应 |
王文科 |
长安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 |
14 |
水体生态修复标准及新技术新工艺 |
彭剑峰 |
清华大学环境学院研究员 |
城市及工业废(污)水污染防治 | |||
15 |
城市河流与黑臭水体治理 |
宋永会 |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副院长/研究员 |
16 |
水处理中膜的新材料新方法 |
俞文正 |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研究员 |
王志伟 |
同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副院长/教授 | ||
梁 恒 |
哈尔滨工业大学市政环境工程学院教授 | ||
17 |
污水处理与回用 |
胡洪营 |
水处理与回用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清华大学研究生院副院长/教授 |
18 |
工业(矿山)废水处理新技术 |
李小兵 |
中国矿业大学化工学院教授 |
席治国 |
中石化石油工程设计有限公司总经理/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 ||
孙 伟 |
中南大学资源加工与生物工程学院院长/教授 | ||
19 |
“适水适策”政策与创新技术 |
唐 亚 |
四川大学建筑与环境学院教授 |
20 |
先进水处理分离膜技术开发及应用 |
马 军 |
中国工程院院士/哈尔滨工业大学环境学院教授 |
21 |
废(污)水深度处理及资源化利用新技术原理及应用 |
汤 兵 |
广东工业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 |
郑怀礼 |
重庆大学环境与生态学院教授 | ||
岳正波 |
合肥工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教授 | ||
22 |
重点行业废水及污泥处理处置及资源化 |
薛 罡 |
东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 |
23 |
纺织印染及化纤行业环境污染治理 |
龚 龑 |
北京服装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 |
24 |
难降解有机废水处理新技术、新工艺 |
周科朝 |
中南大学副校长/教授 |
王 黎 |
武汉科技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教授 | ||
张永明 |
上海师范大学生命与环境科学学院教授 | ||
魏秋平 |
中南大学功能薄膜材料研究室主任/副教授 | ||
25 |
膜法工业废水资源化技术 |
邢卫红 |
南京工业大学副校长/教授 |
26 |
难降解工业废水强化处理及回用 |
徐炎华 |
南京工业大学环境学院院长/教授 |
27 |
生物质功能材料及水污染治理 |
周彦波 |
华东理工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教授 |
28 |
物化-生化水处理技术与应用 |
王晓昌 |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环境与市政工程学院教授 |
29 |
厌氧生物膜和膜生物反应器 |
盛国平 |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教授 |
陈 荣 |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环境与市政工程学院教授 | ||
30 |
电容去离子技术及环境应用 |
邱介山 |
北京化工大学化学工程学院院长/教授 |
31 |
环境微生物理论与应用 |
苏俊峰 |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环境与市政工程学院教授 |
序号 |
议题名称 |
牵头专家 |
工作单位及职务职称 |
土壤与地下水污染防治 | |||
1 |
土壤与地下水污染防治与生态修复 |
李广贺 |
土壤与地下水环境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清华大学环境学院教授 |
2 |
土壤污染修复产业的机遇与挑战 |
曲常胜 |
江苏省环保集团江苏省环科院环境科技有限责任公司高级工程师 |
3 |
水土环境天然及人造有机物的环境行为、影响与控制 |
黄冠星 |
中国地质科学院水文地质环境地质研究所研究员 |
4 |
场地土壤与地下水污染机理与治理技术 |
李 辉 |
上海大学环境与化学工程学院教授 |
5 |
固体废物填埋场地土壤与地下水污染风险管控与修复 |
詹良通 |
浙江大学建筑工程学院教授 |
6 |
场地修复新材料新技术及案例分析 |
刘 俐 |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研究员 |
7 |
有机污染场地土壤修复技术 |
孙红文 |
南开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教授 |
8 |
石油化工污染防治与修复技术 |
宗保宁 |
中国石化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副总工程师/教授 |
9 |
石化污染场地调查监测评价与防治 |
王子宗 |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
张兆吉 |
中国地质科学院水文地质环境地质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 | ||
蔡五田 |
中国地质调查局水文地质环境地质调查中心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 ||
10 |
矿山地质环境恢复和综合治理 |
谭现锋 |
山东省鲁南地质工程勘察院院长/研究员 |
11 |
重金属污染控制与治理 |
曾庆轩 |
重金属污染防治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北京理工大学机电学院教授 |
刘兴宇 |
北京有研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 ||
辛俊亮 |
湖南工学院安全与环境工程学院副院长/教授 | ||
固体废物处置与资源化 | |||
12 |
固体废物污染防治 |
胡华龙 |
固体废物分会主任委员
生态环境部固体废物与化学品管理技术中心副主任/研究员 |
倪 文 |
北京科技大学土木与环境工程学院教授 | ||
刘宇程 |
西南石油大学工业危废处置与资源化利用研究院院长/教授 | ||
13 |
新时代危险废物处置利用行业产业发展与科技创新 |
王 琪 |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研究员 |
14 |
废弃物处置与综合利用 |
李秀金 |
北京化工大学化学工程学院教授 |
关清卿 |
昆明理工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 | ||
15 |
工业固废资源化技术及装备 |
李灿华 |
安徽工业大学生态环境研究与治理中心主任/教授 |
16 |
污水厂污泥安全处理处置与资源化利用 |
戴晓虎 |
同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教授 |
17 |
城市污泥污染物水平与土地化利用研究 |
黄 瑛 |
东南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系教授 |
18 |
废旧塑料绿色循环与高值利用 |
陈庆华 |
福建师范大学福清分校校长/教授 |
19 |
市政污泥处理新技术与发展趋势 |
朱书景 |
湖北大学资源环境学院教授 |
20 |
固体燃料清洁高效低碳转化工艺及关键技术 |
傅培舫 |
华中科技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教授 |
21 |
典型有机固废生物处理和资源化的技术路线和关键难点 |
张士成 |
复旦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系教授 |
张增强 |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资源环境学院教授 | ||
22 |
生活垃圾分类与湿组分资源化技术 |
刘建国 |
清华大学环境学院教授 |
袁增伟 |
南京大学环境学院教授 | ||
23 |
环保建材开发与应用 |
梁洲辅 |
南宁师范大学/环境与生命科学学院教授 |
序号 |
议题名称 |
牵头专家 |
工作单位及职务职称 |
1 |
生态环境模型 |
岳天祥 |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研究员 |
2 |
环境生态学 |
邹长新 |
生态环境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研究员 |
3 |
生态环境立体遥感监测 |
张建辉 |
生态环境部卫星环境应用中心副主任/研究员 |
4 |
生态修复:过去和未来的桥梁 |
饶良懿 |
北京林业大学水土保持学院教授 |
5 |
生态地质环境 |
郑春苗 |
生态地质环境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南方科技大学国际合作部部长/教授 |
6 |
植被的组成、结构与对环境的优化改造作用 |
董家华 |
生态环境部华南环境科学研究所研究员 |
黄玉源 |
仲恺农业工程学院教授 | ||
7 |
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美丽中国建设 |
徐海根 |
生态环境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 |
8 |
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生物安全 |
肖能文 |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研究员 |
9 |
植物多样性与环境保护 |
薛建辉 |
江苏省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所长/教授 |
10 |
海洋生态安全 |
李开明 |
海洋生态安全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生态环境部华南环境科学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 |
11 |
海洋生物多样性现状与保护 |
樊景凤 |
国家海洋环境监测中心副主任/研究员 |
12 |
环境DNA生物监测与水生态健康评估 |
张效伟 |
南京大学环境学院教授 |
13 |
油田生态环境保护 |
潘贵和 |
辽河油田安全环保技术监督中心高级工程师 |
14 |
城市空间环境感知理论方法与应用 |
杨 俊 |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研究员 |
15 |
生态环境监测技术与生态过程研究 |
丁士明 |
山东省科学院海洋仪器仪表研究所研究员 |
16 |
工业园区污染控制与资源化综合服务 |
张炜铭 |
江苏南大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教授 |
17 |
农村生态环境污染防治 |
郑展望 |
浙江农林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教授 |
18 |
农药环境风险评估与生态效应 |
卜元卿 |
生态环境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研究员 |
19 |
乡村环境综合治理技术 |
杜冬云 |
中南民族大学副校长、教授 |
20 |
矿物材料在环境中应用 |
陈 洪 |
南方科技大学环境学院助理院长/副研究员 |
21 |
环境修复材料 |
马 杰 |
同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 |
22 |
环境功能材料及应用创新技术 |
赵宜江 |
淮阴师范学院副校长/教授 |
序号 |
议题名称 |
牵头专家 |
工作单位及职务职称 |
环境管理 | |||
1 |
环境社会治理 |
任 勇 |
环境社会治理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生态环境部环境发展中心主任/研究员 |
2 |
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 |
赵克强 |
生态与自然保护分会
生态环境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所长/研究员 |
3 |
发展循环经济,建设“无废社会” |
李金惠 |
循环经济分会主任委员
清华大学环境学院教授 |
4 |
环境影响评价 |
王冬朴 |
环境影响评价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秘书长
生态环境部环境工程评估中心副主任 |
5 |
生态保护监管与综合评估 |
高吉喜 |
生态环境部卫星环境应用中心主任/研究员 |
6 |
绿色“一带一路”与国际环境治理 |
周国梅 |
“一带一路”生态环保分会主任委员
生态环境部对外合作与交流中心党委书记/研究员 |
7 |
生态环境执法技术 |
王亚男 |
环境监察分会副主任委员
生态环境部环境工程评估中心总工程师 |
8 |
能源领域环保管理与技术 |
刘伟生 |
能源与环境分会
生态环境部环境工程评估中心副主任/党委书记 |
9 |
清洁生产与绿色发展 |
乔 琦 |
生态产业分会主任委员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副总工程师/研究员 |
周长波 |
清洁生产分会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研究员 | ||
10 |
环境基准与标准 |
王海燕 |
环境标准与基准专业委员会
生态环境部环境标准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 |
白英臣 |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研究员 | ||
蒲生彦 |
成都理工大学环境学院教授 | ||
11 |
现代环境治理体系:理论与实践论坛 |
曾贤刚 |
中国人民大学环境学院教授 |
12 |
环境治理体系现代化建设与环境经济政策创新 |
葛察忠 |
环境经济学分会主任委员
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研究员 |
13 |
生态环境绩效与审计 |
董战锋 |
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研究员 |
环境监测与预警 | |||
14 |
环境监测与预警 |
李健军 |
环境监测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中国环境监测总站首席科学家/研究员 |
胡冠久 |
江苏省环境监测中心研究员 | ||
曹 鹏 |
南京理工大学泰州科技学院副教授 | ||
15 |
立体化环境时空大数据监测监管体系 |
李旭文 |
江苏省环境监测中心副主任/正研级高级工程师 |
16 |
油气回收与在线监控技术 |
李 钢 |
北京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研究员 |
17 |
海洋环境监测 |
韩 震 |
上海海洋大学上海河口海洋测绘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教授 |
18 |
海洋环境安全监测技术与仪器 |
单光存 |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仪器科学与光电工程学院教授 |
19 |
近海生态环境监测预报与保护 |
胡 松 |
上海海洋大学海洋科学学院副院长/教授 |
20 |
生物传感器与生态环境监测 |
龙 峰 |
中国人民大学环境学院教授 |
21 |
辐射环境监测及评价 |
肖德涛 |
南华大学核科学技术学院教授 |
环境信息化 | |||
22 |
环境信息化 |
黄明祥 |
环境信息化分会秘书长
生态环境部信息中心正高级工程师 |
23 |
大数据与循环经济 |
胡 清 |
生态环境大数据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北京环丁环保大数据研究院院长/高级工程师 |
24 |
开启环保大数据2.0时代 |
汤 浩 |
无锡高德环境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兼无锡市物联网产业协会常务副会长 |
其它 | |||
25 |
环境污染健康风险评估 |
于云江 |
环境风险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生态环境部华南环境科学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 |
26 |
中国城市温室气体排放达峰 |
陆 军 |
气候变化分会主任委员
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党委书记/副院长 |
27 |
气候变化与环境健康 |
付加锋 |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研究员 |
童世庐 |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学中心特聘教授 | ||
28 |
气候变化与环境污染协同治理 |
张少辉 |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 |
29 |
城市生态安全与环境健康 |
韩立建 |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副研究员 |
30 |
电磁环境与健康 |
包家立 |
浙江大学医学院教授 |
31 |
环境与职业相关健康损害的遗传交换响应机制 |
周平坤 |
军事医学科学院辐射医学研究所主任/研究员 |
32 |
室内环境中新冠等病毒传播途径与控制 |
要茂盛 |
室内环境与健康分会常务副主任委员
北京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 |
钱 华 |
室内环境与健康分会副主任委员
东南大学能源与环境学院教授 | ||
杨子峰 |
广州呼吸道研究所教授 | ||
安太成 |
广东工业大学环境健康与污染控制研究院院长/教授 | ||
33 |
重大疫情事件与环境应急响应 |
刘力奇 |
中国城市环境卫生协会工业固废与危废处理专业委员会秘书长 |
34 |
化工园区环境风险防控与污染治理技术 |
余 江 |
北京化工大学化学工程学院教授 |
35 |
噪声与振动控制 |
商照荣 |
环境噪声防治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生态环境部核与辐射安全中心研究员 |
张 斌 |
北京市劳动保护科学研究所所长/研究员 |
1 |
废水深度处理与资源化利用研修班 |
柳建设 |
东华大学环境学院教授 |
2 |
等离子体技术在环境领域的应用研修班 |
竹 涛 |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教授 |
我的好帮手
投诉建议:0571-87291296